超漂亮的行草书作品,赵孟頫:不愧是我的“一生之敌”!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4:57 点击次数:126
在元代书法被赵孟頫的“复古”风潮主导之时,鲜于枢以一支狼毫笔,在酒酣耳热间泼洒出独属于草书的自由灵魂。他的行草《醉时歌等唐诗十一首》不仅是一卷书法杰作,更是一部文人精神的狂想曲。今天,让我们穿越七百年时光,从笔墨间探寻这位“元代草书无敌者”的传奇。
图片
小编找来了一幅原大复制品册页,做工很棒,印刷质量也很好,和原作几乎一致,非常棒,适合收藏。还有一本鲜于枢四帖的书,也很不错,适合对照临习。喜欢鲜于枢草书的书友可以看看。一、鲜于枢:逆流而上的草书奇才鲜于枢(1256—1301),字伯机,号困学民,元代书法家中最具反叛精神的代表。他生于赵孟頫主导的复古书风时代,却拒绝随波逐流,以狂草开辟新境。早年师法唐代欧阳询、颜真卿楷书,打下深厚功底;后融汇二王、张旭、怀素、米芾诸家精髓,最终形成“笔挟风雷,墨凝筋骨”的独特风格。他与赵孟頫亦友亦敌,赵曾感叹:“伯机草书,余远不及也!”这段惺惺相惜的竞争关系,成为元代书法史的一段佳话。图片
二、《醉时歌》:酒意与诗情的双重迸发《醉时歌》创作于鲜于枢艺术成熟的晚年(约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),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。此作为册页形式,收录杜甫《醉时歌》及王昌龄、刘长卿等唐代诗人十二首作品。鲜于枢选择这些诗篇,暗含深意——杜甫诗中“痛饮真吾师”的旷达、王昌龄笔下深宫幽怨的缠绵,皆与他“以酒为媒,借墨抒怀”的创作状态共鸣。据载,他常于酒酣之际悬腕挥毫,狼毫饱蘸浓墨,笔走龙蛇间尽显豪情。图片
三、历史幕布下的文人悲歌元代汉人地位低下,文人多寄情书画以避世。鲜于枢虽官至太常寺典簿,却因直言遭贬,晚年隐居杭州西湖。这段经历与杜甫诗中“广文先生官独冷”的境遇形成跨时空呼应。《醉时歌》的创作,既是对唐代诗人命运的回响,亦是他自身“书耕笔锄”的精神投射。册页中“儒术于我何有哉”的狂放诗句,在鲜于枢笔下化作挣脱时代枷锁的笔墨呐喊。图片
四、千年流转:从私人雅玩到国宝重光《醉时歌》册页历经元明清三代藏家之手,清初入藏内府,乾隆帝曾钤“三希堂精鉴玺”以示珍视。民国时期辗转流入民间,20世纪中叶由台北故宫博物院购藏。其递藏史中,最引人遐想的是明代项元汴的“天籁阁”——这位大收藏家以朱文方印标记珍品,而鲜于枢的狂草正契合他“天籁自成”的审美理想。图片
五、笔墨解构:草书艺术的三大巅峰特质1. “悬腕如剑,力透千年”的笔法革命 鲜于枢首创悬腕作草书,狼毫硬挺的弹性与手腕的灵活操控结合,使线条兼具张力与节奏。如“人”字末笔细若游丝却骨力不散,展现“细处见乾坤”的功力。2. “酒气蒸腾,章法天成”的布局哲学图片
全篇看似狂放不羁,实则暗藏秩序。杜甫诗段的浓墨重笔与王昌龄诗句的轻盈飞白交替出现,恰似醉者步伐——踉跄中自有韵律。3. “唐骨宋意,元气淋漓”的风格融合 将唐代楷书的筋骨、宋代尚意的洒脱熔于一炉。如“醉”字横画取法颜真卿的浑厚,转折处又见米芾的“刷笔”迅疾。六、群星时代:鲜于枢与元代书坛的对话图片
在赵孟頫倡导的复古书风中,鲜于枢的草书如同一声惊雷。他与赵孟頫的交往充满戏剧性:两人同习草书,赵自叹弗如;鲜于枢却从赵的楷书中汲取结构之法。此外,邓文原、康里巎巎等书家亦受其影响,形成元代草书的“反叛者联盟”。这种既竞争又共生的关系,推动元代书法走向多元。结语:醉时歌尽,笔墨永生图片
展开《醉时歌》册页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线条的舞蹈,更是一个文人用笔墨对抗时代荒诞的精神史诗。鲜于枢以酒为引,以诗为魂,在赵孟頫的古典主义浪潮中劈开一道狂草的激流。七百年后,当我们凝视那些墨色淋漓的字迹,依然能听见那个在西湖畔痛饮挥毫的身影,正高唱着:“但觉高歌有鬼神,焉知饿死填沟壑?”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好了,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,在忙碌的生活中,不妨停下脚步,静下心来,细细品味这些传世经典,让墨香浸润心灵,感受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。图片
注:图片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,请联系小编核实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 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相关资讯
- 2025/04/19瞭望 | 保定托起“博物馆之城”
- 2025/04/19大连市1月空气质量创历史同期最好成绩
- 2025/04/19红观五溪|沅陵:群众的阅读热情被“吵
- 2025/04/19樱花烂漫,郑州人民公园“人从众”
- 2025/04/19童谣还是战歌?谭淇尹谈歌曲《玉盘》创